2025年上半年中国碳化硅行业市场回顾与发展展望
信息导读:
2025年上半年,我国碳化硅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一方面,黑碳化硅行业持续低迷,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另一方面,绿碳化硅市场则保持相对稳定,部分领域甚至呈现增长态势。这种分化格局的形成主要源于下游应用市场的结构性差异,以及不同产品在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潜力差异。整体来看,虽然传统应用领域的碳化硅市场在萎缩,但在功能陶瓷等新兴应用领域的需求正在稳步增长,这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黑碳化硅行业在上半年经历了深度调整,市场供需失衡严重。由于约80%的需求来自钢铁行业,受钢铁产能过剩和房地产行业低迷的双重影响,下游需求持续萎缩,导致行业开工率持续走低,企业停产现象普遍。与此同时,磨料磨具市场需求虽然相对平稳,但仅占10%-20%的份额,难以支撑整个行业发展。市场呈现明显的供过于求态势,库存积压严重,价格倒挂现象普遍,多数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经营状态。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企业间恶性价格竞争现象突出,行业困境不断加剧。目前来看,黑碳化硅市场的复苏仍需等待钢铁等终端需求回暖,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与黑碳化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绿碳化硅市场在上半年表现相对稳健。虽然行业规模已从历史峰值的80万吨缩减至目前的10万吨左右,但现有的10家左右冶炼厂整体盈利能力较好,市场格局相对稳定。特别是在微粉领域,企业运行平稳,市场需求未见明显萎缩。值得关注的是,绿碳化硅在高端陶瓷应用领域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功能陶瓷等新兴市场需求稳步提升,国产产品的进口替代进程正在加速。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企业呈现出两种成功的发展路径:一类是"大而强"的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资金实力获取集中化订单;另一类是"小而美"的企业,通过特色工艺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并积极向下游延伸产业链。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碳化硅企业要实现成功转型需要双管齐下:既要注重科技创新,又要强化风险管控。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需要加强新产品研发,重点拓展高端应用领域,同时提升产品质量以增强进口替代能力,还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来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策略调整上,必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论证,稳固核心客户关系,提升服务质量,并着力培育细分市场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风险管理同样至关重要,企业需要审慎评估扩产投资决策,加强现金流管理以防范经营风险,建立灵活的市场应对机制。特别是在当前行业发展阻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更应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稳固客户关系、苦练内功突出特色优势、提升服务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目标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空间。
展望下半年,碳化硅行业的两极分化格局可能持续。黑碳化硅市场短期内难有明显改观,价格压力将持续存在,行业整合将加速,落后产能会逐步出清,市场复苏仍需等待钢铁等行业需求回暖。相比之下,绿碳化硅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高端应用领域的拓展将成为主要增长点,进口替代进程可能进一步加快。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下游应用的多元化发展将带来新的机遇。未来行业发展将更加依赖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企业需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找准自身定位。
综合2025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针对碳化硅行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黑碳化硅企业需要苦练内功,严格控制产能,等待市场复苏时机;绿碳化硅企业则应把握进口替代机遇,重点拓展高端应用领域。全行业都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高度重视风险管控,确保现金流安全。此外,企业必须密切关注下游行业变化,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只有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找准定位,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持续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