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金刚石产业迎来“郑州时刻“|国际金刚石及相关材料应用大会盛大启幕

金刚石产业迎来“郑州时刻“|国际金刚石及相关材料应用大会盛大启幕

2025-07-29浏览量:24

信息导读:

726日至30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金刚石及制品分会、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承办的“国际金刚石及相关材料应用大会”在郑州盛大开幕。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超硬材料、金刚石制品及上下游产业链的专家学者、科研机构代表、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及院校师生,共同探讨行业前沿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大会设置了国内会议和国际会议两个板块。7月27日,国内会议率先拉开帷幕。多位行业专家围绕超硬材料及金刚石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产业化方向发表专题演讲,涵盖培育钻石、精密加工、医疗应用、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金刚石及制品分会主任委员单崇新在欢迎辞中指出,超硬材料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为多个前沿产业提供了关键支撑。河南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面临高端产品制造、装备技术差距等挑战。本次大会旨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技术探讨与产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他鼓励与会代表深入交流,共谋发展。

河南省科协党组书记尹洪斌在致辞中强调,本次大会对推动全球金刚石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国际合作是必然趋势,各方应加强协作实现共赢。他特别强调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地位,认为理念创新对构建健康产业生态至关重要。他表示,河南省科协将全力服务科技工作者,促进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并高度肯定本次大会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的交流平台。

专题报告

王秦生《我国培育钻石产业发展瓶颈》

王秦生教授在《我国培育钻石产业发展瓶颈——产业澳洲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中国培育钻石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突破方向。他指出,当前全球产业呈现"欧美主导消费、印度掌控加工、中国主抓生产"的三极格局。中国虽占据全球90%毛坯钻产能(其中河南贡献80%),但产值仅占产业链10%,处于价值链底端。

培育钻石产业面临三大挑战:生产(中国90%)-加工(印度90%)-消费(欧美90%)产业链失衡;90%毛坯钻低价出口;内需渗透率仅5%但潜力巨大。对此,王教授提出三大突破路径:重点发展裸钻加工环节,通过智能化升级提升竞争力;争取政策支持,建设专业产业园区;拓展工业应用领域,构建内外双循环体系。

王成勇《金刚石零件的全激光制造技与金刚石的医疗应用》

王成勇教授深入探讨了金刚石材料的前沿研究与应用创新。报告显示,中国金刚石产业已占据全球主导地位,预计2025年工业金刚石产量将占全球80%,在半导体和光伏领域发展迅猛。新型高导热高强度金刚石/陶瓷复合材料制备,实现了导热大小与方向均可调可控的新型导热复合材料。

在医疗领域,基于金刚石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团队研发出金刚石医用针具和纳米复合水凝胶,在创伤修复、毛囊再生和骨组织再生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创新性的全激光加工技术为金刚石零件制造提供了高效精密解决方案。报告充分展现了金刚石材料在工业制造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崔海龙《超精密金刚石刀具制造与检测技术》

崔海龙教授指出,航空航天等领域对元器件精度要求极高,而金刚石刀具精度直接影响加工质量。针对制造难点,团队提出创新方案:开发了基于磨粒状态与研磨温度控制的全刃口精度控制方法,实现了纳米级刃口轮廓的稳定加工;在测量技术方面,基于切点约束和针尖半径补偿的评价模型,解决了拟合点无规则与尺寸效应问题,针对刀具表面粗糙度、刀尖圆弧波纹度评价,解决了截止波长选取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问题。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了刃口微豁评价方法,实现了微米级缺陷的准确检测。报告还对比了国内外研磨装备差异,为提升我国超精密加工技术提供重要参考。

王松娟《国际标准成功申请分析——纳米金刚石》

王松娟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纳米金刚石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意义和申报流程。纳米金刚石作为高性能功能填料,可显著提升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导热性和耐磨性,但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制约了其产业化发展。

ISO 6031:2025国际标准的发布填补了这一空白,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建立了纳米金刚石在聚合物复合材料应用中的统一规范;促进了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保障了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她还详细介绍了国际标准申报流程、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随着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发展,标准制定流程正不断完善以适应全球化需求。

董汉杰《轴承先进制造技术展望及以车代磨技术应用》

在"以车代磨"技术应用方面,报告详细介绍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包括:优化刀具选择与硬车工艺参数、套圈精密硬车削技术、滚子精密硬车技术等,并分享了洛轴在该技术领域的实际应用成果。在轴承制造技术发展方向上,他强调,高性能轴承钢制造要实现冶炼纯净化、组织均质化等关键技术突破;绿色智能热处理技术,推动轴承零件制造向高质量、低成本、环保方向发展。

报告最后指出,未来轴承制造技术将朝着"高性能制造+智能制造"的双轨方向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轴承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

朱光宇《培育钻石国际发展态势分析》

朱光宇老师系统剖析了全球培育钻石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通过对产业链和消费市场的深入分析,他指出当前各国市场态度上呈现差异化特征。基于详实的进出口数据分析和裸钻价格指数研究,揭示了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的竞合关系。他强调,中国培育钻石产业须正视当前"产量大但市场小"的结构性矛盾,通过应用创新、工艺创新、标准创新和政策创新四个维度推动产业升级。

报告最后提出战略方向:推动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从"产品输出"向"IP输出"升级,从"速度"向"质量"转变,最终实现"钻石人人皆可拥有"的产业愿景。

蔡天舒《AI融合的一站式仿真设计平台赋能珠宝设计》

报告系统介绍了Altair设计仿真优化平台的核心功能。该平台集建模可视化、物理求解和仿真驱动设计于一体,提供快速设计仿真功能模块和创新的仿真技术。

展示了Inspire Studio融合实体建模、曲面建模和多边形建模三种方式,配备照片级渲染器支持实时效果制作,以及基于AI的化合物配比优化方案,可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燃料添加剂等领域,有效优化产品性能并降低成本。通过客户案例,阐述了一体化工业设计解决方案如何解决行业痛点。该平台为珠宝设计等创意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数字化工具支持,实现了从概念到成品的全流程优化。

杨生荣《半导体减薄磨削工艺应用与装备发展》

杨生荣研究员指出,随着2.5D/3D封装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晶圆减薄工艺面临更高要求:传统封装需300-600μm厚度,而先进封装已突破30μm极限。减薄磨削工艺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散热效率、减小封装体积、降低应力、提高电气性能等。针对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探讨了减薄工艺面临的挑战。

减薄磨削工艺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的核心关键工艺,半导体磨削技术正朝着超精密、复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整合磨削-抛光-清洗-检测多工序,结合AI实时监控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亚微米级加工精度。

冯建波《磁悬浮熔炼技术在触媒材料中的应用》

冯建波指出,真空磁悬浮熔炼技术作为当前最理想的新材料熔炼方法,具有无污染、成分均匀等显著优势。通过钴铁合金的对比实验证实,与传统熔炼方式相比,磁悬浮技术能显著提升材料的脱气、除杂效果和成分均匀性。同时,他也详细介绍了基于该技术延伸开发的真空定向凝固铸造设备和液态金属冷却精密铸造技术,为高性能单晶材料制备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在发展规划方面,他透露正在筹建磁悬浮熔炼材料生产加工中心,并与多所高校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旨在推动该技术在更广泛材料领域的应用。

本次大会为超硬材料及金刚石产业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与产业交流平台,展示了行业最新技术成果,助力我国超硬材料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0
留言区

留言板

还没有内容,赶快发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