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行业动态: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
信息导读:
企业技术突破
聊城突破超硬材料"卡脖子"技术 1500℃高温锻造"工业牙齿"
近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科润晶成功突破人造金刚石微粉制备技术,在1500℃高温与5.5GPa超高压条件下,制备出品格完美度达99.97%的金刚石微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该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月均交付特种金刚石单品超15万克拉,其8英寸金刚石热沉片可使高功率芯片散热效率提升300%。
目前,企业正投资5000万元建设超精密加工实验室,并与中科院联合攻关CVD金刚石薄膜技术。预计三季度投产后,将实现年产特种金刚石制品1200万件,带动产业链新增产值超10亿元。聊城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已培育19家"小巨人"企业突破12项"卡脖子"技术。(来源:聊城日报)
君锐钻石突破触媒技术瓶颈 实现高品级金刚石国产化
山东聊城君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研发团队成功攻克高品级金刚石合成触媒配方关键技术。该技术通过创新性地采用非金属、金属及稀土元素复合配方,有效解决了传统触媒在金刚石合成过程中难以同时实现"降低合成条件"和"控制生长速度"的技术难题。成功填补了国内合成高品级粗颗粒金刚石触媒粉的空白,实现了新型触媒粉的自给自足。
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的年产280万套培育钻石及材料项目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预计4月底全面投产。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金刚石4亿克拉,总产值达到1.5亿元。(来源:聊城高新区)
产业投资与商业化应用
3.4亿元"种"钻石!黑龙江超硬材料项目开工
4月6日,投资3.4亿元的兆华超硬材料产业项目在宾县宾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该项目由天津市中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生产金刚石半导体材料、金刚石热沉片、金刚石光学片、金刚石振膜、金刚石刀具、培育钻石等高端产品,预计年产值达4.6亿元。
项目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支持,采用创新生产工艺,具有低能耗、高纯度等技术优势,年产能可达50万克拉功能性金刚石。目前主厂房已封顶,计划年底实现小批量生产,2026年全面投产。该项目将填补东三省在功能性金刚石产业化领域的空白,并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来源:哈尔滨日报)
新疆4.7亿元金刚石项目开工,年利润预计达1亿元
4月9日,新疆臻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木垒12.55万克拉人造金刚石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4.7亿元,占地60亩,采用国际领先的CVD技术生产大尺寸、高纯度金刚石单晶。
项目预计2025年10月竣工,建成后一期年利润可达1亿元。产品将应用于高精度机械加工、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服务新能源汽车、芯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木垒县在新材料制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来源:木垒县融媒体中心)
圣戈班郑州工厂20周年庆暨陶瓷磨料产线启动
2025年4月3日,圣戈班陶瓷材料郑州工厂举行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同时宣布陶瓷磨料新产线正式投产。圣戈班集团全球及亚太区管理层、合作伙伴代表等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庆典现场表彰了20年工龄员工及技术专家,员工代表通过歌朗诵、舞蹈等节目展现企业文化。作为庆典重头戏,新启动的陶瓷磨料产线将依托圣戈班技术优势,重点布局高端磨料市场。
郑州工厂自2005年投产以来,持续深耕中国磨料市场,此次新产线投运标志着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来源:圣戈班集团)
博世与Element Six合资成立量子传感公司,开发芯片级金刚石量子传感器
博世近日与戴比尔斯旗下合成金刚石制造商Element Six正式成立合资企业“博世量子传感公司”,总部位于德国路德维希堡。该公司将专注于开发基于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的芯片级量子传感器,目标将现有智能手机大小的原型产品进一步微型化。
这种传感器能在室温下检测皮特斯拉级微弱磁场,可应用于航空导航、医疗诊断等领域。博世预计到未来十年中期,医疗和移动应用的全球市场潜力将达到每年60亿美元左右。Element Six将提供4英寸金刚石单晶片作为核心材料。(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圣泉集团热防护涂层护航长征八号成功发射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专属发射工位——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近日成功完成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一箭18星"发射任务。圣泉集团研发的HTA1401型热防护涂层为发射设施提供了关键保护。
该涂层采用改性特种酚醛树脂基材,可抵御2000℃高温燃气流冲击,且修复仅需2-3天,满足"七天发射、七天恢复"的高密度发射需求。此前该涂层已成功经受台风考验,展现了卓越的耐候性。此次发射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高密度发射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来源:圣泉集团)
政府政策支持
商丘出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行动方案,超硬材料产业受关注
4月16日消息,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商丘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39家企业、38个项目分别入选重点企业与项目清单。方案围绕重点任务提出四大行动,重点发展13个产业。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实施提速扩量行动,其中超硬材料产业备受瞩目。商丘将依托相关研发机构,巩固金刚石微粉加工等产业优势,开展前瞻性探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原辅材料—单晶合成—金刚石制品—金刚石饰品”产业链,支持建设绿色能源钻石生产制造基地,加快建设超硬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此外,方案还明确了工作目标、举措及保障措施,旨在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引擎,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来源:大河财立方)
超硬材料类35项!河南省下达2025年科技发展计划
3月16日,河南省技术科技厅下达“河南省2025年科技发展计划”的通知。
科技发展计划包含: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河南省软科学研究。其中超硬材料类涉及35项。
这些项目涵盖了超硬材料行业的多个方面,从精密磨削工具制造工艺到前沿的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探索,都有涉及。期待它们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超硬材料行业发展贡献力量。(来源;中国超硬材料网)
河南发布首批次新材料目录 超硬材料等53项产品入选
河南省近日首次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5版)》,共53项新材料入选,涵盖超硬材料、有色金属等三大门类。其中,超硬材料领域12项产品入围,包括大尺寸多晶金刚石光学片、高效金刚石研磨垫等创新产品。
该目录聚焦技术突破性强、市场前景广的新材料,要求产品产业化不超过3年。入选企业将获资金支持,加速市场推广。省工信厅表示,此举将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来源: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安徽谯城区大颗粒钻石项目入选省重点建设清单
4月1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镇大颗粒钻石及工艺品生产项目成功入选。作为我国人造金刚石重要产业基地,魏岗镇现有16家人造金刚石企业,年产值达7.5亿元。
该项目将推动当地人造金刚石产业向培育钻石及珠宝工艺品等中下游延伸,突破当前产业低端化发展瓶颈。谯城区计划通过引进培育钻石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条,提升在培育钻石领域的市场影响力。(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
前沿技术突破
我国突破六方金刚石毫米级制备技术
近日,吉林大学刘冰冰、唐虎教授团队在新型金刚石合成领域取得系列突破。研究团队利用非平衡单轴应力技术,制备出毫米级高质量六方金刚石和次晶态金刚石。其中,六方金刚石垂直(100)面维氏硬度达165±4 GPa,较立方金刚石提升61.8%;次晶态金刚石合成压力降至16GPa,降幅达50%,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该研究通过创新设计6-8-2型高压装置,在20GPa/1773K条件下成功制备纯相六方金刚石,并联合中山大学团队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阐明其形成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JAC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顶级期刊。(来源:综合极端条件高压科学中心)
中科院金属所金刚石高温日盲紫外探测器取得突破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孙东明、黄楠课题组合作,成功研发出一种内嵌铂纳米颗粒的单晶金刚石纳米线结构,显著提升了金刚石在高温环境下的日盲紫外探测性能。该结构结合纳米线载流子高效输运、铂纳米颗粒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及肖特基势垒等优势,使器件在220 nm紫外光下的响应度达到68.5 A/W,较传统金刚石器件提升2000倍,紫外/可见抑制比达550。在275℃高温下,响应度进一步跃升至3098.7 A/W,且稳定性优异。
这一成果为极端环境下的高性能紫外探测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发表于《Nano-Micro Letters》。(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
燕山大学《Nature Materials》发表金刚石微结构工程重大突破
燕山大学田永君院士团队近日在《Nature Materials》发表综述,系统阐述了金刚石微结构工程的最新进展。研究通过高压高温技术精准调控金刚石微结构,开发出纳米孪晶金刚石等创新材料,其硬度突破203GPa,同时实现韧性协同提升。
该研究揭示了室温自愈合等新现象,并展望了大尺寸制备、理论极限探索等方向。成果为电子、光学等领域的超硬材料应用提供了新范式。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来源:燕山大学)
日本研发成功安培级金刚石MOSFET芯片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与本田技术研究院近日联合宣布,成功研制出p型金刚石MOSFET芯片,并首次实现安培级高速开关操作。该突破性成果发表于2025年3月。
研究团队采用半英寸单晶金刚石衬底,通过氢终止二维空穴载气技术,制造出314个并联MOSFET元件。测试显示,该器件在2.5A驱动电流下,开关速度达19纳秒(下降)/32纳秒(上升)。这一成果为金刚石半导体在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来源: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
哈工大突破高导热金刚石复合材料3D打印关键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红外薄膜与晶体团队近日在《Additive Manufacturing》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开发出基于粘结剂喷射(BJT)3D打印技术的高导热金刚石复合材料异构成型新工艺。该研究首次提出采用高斯多模态拟合方法(GMF)建立热脱脂过程高保真模拟模型,解决了传统BJT打印中脱脂机理不清晰的技术难题。
研究发现,采用灰度打印技术(g-BJGP)可使热分解过程中最大单体含量降至常规打印的1/10,显著降低材料污染风险。该技术为金刚石/铜、金刚石/碳化硅等高导热复合材料的精密成型提供了新方案,有望应用于AI芯片、新能源汽车等高性能散热领域。
研究团队通过多尺度建模与实验验证,建立了完整的工艺优化理论体系,为高功率电子器件散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创新思路。(来源:红外薄膜与晶体)
